
2022年5月18日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的力量”
无锡博物院专题馆部主任文严老师,于5月18日在第五届企业博物馆发展论坛暨《江苏省工业博物馆地图》编撰发布会上,介绍了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历程以及锡商精神中蕴藏的企业家精神。
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
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属于无锡博物院。无锡博物院成立于2007年10月,是由原来的无锡市博物馆、无锡市革命陈列馆、无锡市科博馆三馆合一组建而成,2008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无锡博物馆专题管部主要负责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无锡碑刻陈列馆的管理工作。
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位于无锡市的振兴路415号,东、西、北三面均临运河,风景极佳。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占地面积达12123平方米,展览面积7300平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开始筹建,2007年正式对广大市民试开放。“建筑是文物,设备为展品”是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区别于其他博物馆的特点。
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是由茂新面粉厂旧址的一部分改建而成,保留了原来20世纪40年代的建筑,包括工厂原有的厂房、仓库、车间以及办公楼等。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以“面向全国,以工业为主,以商为辅,展商互动”为定位。总体布局分四大板块,形成四大展区。博物馆的参观路线跟其他的博物馆有一定差别,由五楼开始自上而下参观。参观内容上分四个板块:第一板块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史,第二板块展示了茂新面粉厂的建筑依托与复原的旧景风貌,第三板块展陈了茂新面粉厂办公楼的原貌,第四板块是以民国时期的北大街为范本复原建造的“民国商贸一条街”。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是由茂新面粉厂旧址的一部分改建而成,保留了原来20世纪40年代的建筑,包括工厂原有的厂房、仓库、车间以及办公楼等。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以“面向全国,以工业为主,以商为辅,展商互动”为定位。总体布局分四大板块,形成四大展区。博物馆的参观路线跟其他的博物馆有一定差别,由五楼开始自上而下参观。参观内容上分四个板块:第一板块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史,第二板块展示了茂新面粉厂的建筑依托与复原的旧景风貌,第三板块展陈了茂新面粉厂办公楼的原貌,第四板块是以民国时期的北大街为范本复原建造的“民国商贸一条街”。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是由茂新面粉厂旧址的一部分改建而成,保留了原来20世纪40年代的建筑,包括工厂原有的厂房、仓库、车间以及办公楼等。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以“面向全国,以工业为主,以商为辅,展商互动”为定位。总体布局分四大板块,形成四大展区。博物馆的参观路线跟其他的博物馆有一定差别,由五楼开始自上而下参观。参观内容上分四个板块:第一板块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史,第二板块展示了茂新面粉厂的建筑依托与复原的旧景风貌,第三板块展陈了茂新面粉厂办公楼的原貌,第四板块是以民国时期的北大街为范本复原建造的“民国商贸一条街”。
茂新面粉厂
茂新面粉厂由荣氏家族荣宗敬、荣德生两兄弟于清光绪26年(1900年)创建。茂新面粉厂是我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缩影。茂新面粉厂从创办到兴盛再到被毁,到解放之后又新生,经历了十分曲折的过程,是近百年来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变迁史缩影,在这个基础上建设的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和价值。茂新面粉厂在1937年遭日军轰炸并烧毁,现在保存的建筑是1946年重建的。在无锡,工商业企业家还创办了一些其他的企业,包括1910年的九丰面粉厂、申新三厂、丽新纺织厂。1939年统计的无锡工业总名次在全国排第三,与武汉旗鼓相当。2018年11月15日,茂新面粉厂入选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荣宗敬(1873-1938)
荣德生(1875-1952)
荣宗敬(1873-1938),名宗锦,无锡人。其弟荣德生(1875-1952),名宗铨。1900年在无锡与人合资筹建保兴面粉厂(后改名茂新面粉厂),1905年与人集股创办振兴纱厂,1912年与人集资在沪创设福新面粉厂,1915年在沪招股创建申新纺织厂。至1931年荣氏兄弟已拥有面粉厂12家、纺织厂9家,被称为中国“面粉大王”、“纱布大王”。
茂新面粉厂
茂新面粉厂样袋(绿)
茂新面粉厂样袋(红)
锡商精神
锡商精神体现在四个方面:敢创人先的创新精神、坚韧刚毅的进取精神、崇德厚生的人文精神、实业报国的爱国精神。无锡的工商业群体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崛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对无锡的崛起、城市地位的提升、城市主流文化的构建,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促进无锡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实业家们身上,锡商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杨宗濂(1832-1906)
杨宗瀚(1839-1907)
杨宗濂早年参与李鸿章幕府,1886年和他人一起创办天津自来火公司。1895年,与曾任上海机器织布总办的胞弟杨宗瀚,创办业勤纱厂,这是无锡第一家近代工厂,也是我国第一家商办纱厂、第一家环锭纺织厂。
业勤纱厂
棉纱商标为“四海升平”, 业勤纱厂产品以16支纱为主,行销于苏南,供应农村织造土布。
四海升平商标图
薛南溟(1862-1929)
薛寿萱(1900-1972)
薛南溟系近代著名思想家、外交家薛福成之长子。1896年与周舜卿合资在上海七浦路开办永泰丝厂。1912年起先后创办锦记、隆昌等缫丝厂。至20年代初,已拥有5家缫丝厂、14家茧行,成为丝厂业之首。薛南溟之子薛寿萱(曾留学美国,继承并发展父业。组织养蚕合作社,开设蚕种制造场。1930年创办华新制丝养成所。1936年春,永泰系统直接控制的丝厂有16家,日产丝85担,被誉为“丝茧大王”。
锦记缫丝厂
华新制丝养成所
周舜卿(1852-1923)
早年在上海利昌煤铁号习业,1878年任英商上海升昌五金煤鉄号经理。1882年又开设震昌煤铁号。升昌、震昌业务大振,被誉为“煤铁大王”。1904年开办裕昌缫丝厂,为无锡第一家机器缫丝厂。1905年,与祝大椿等人发起成立锡金商会,并出任第一任会长(总理)。1906年创办上海信成商业储蓄银行,为中国第一家商办储蓄银行。
裕昌缫丝厂
祝大椿(1856-1926)
早年在上海开办源昌商号。曾任英商怡和洋行买办、总买办。自1898年开设上海源昌机器碾米厂后,相继在上海、无锡创设十余家面粉厂、缫丝厂、纺织厂、打包厂。1905年,与周舜卿等人发起成立锡金商会,并出任第二任会长(总理)。自1913年起,参与创办扬州振明、常州振生、溧阳振亨、南通振通等电厂,因而获有“电气大王”之称。
怡和源皮毛打包厂
惠元面粉厂
唐骧庭(1879-1960)
程敬堂(1885-1951)
丽新染织厂
唐骧庭(1879-1960),无锡人。程敬堂(1885-1951),安徽婺源人。唐、程长期合作,1916年接盘冠华布厂,扩建成丽华布厂。1922年创建丽新染织厂,后扩建纺部、增设印花部,一跃成为全国第一家纺、织、染全能工厂。1935年创办协新毛纺织染厂,由唐骧庭之子唐君远(1901-1992)任厂长,成为全国最早的粗、精纺齐全,纺、织、染全能的毛纺织染厂。
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从2007年正式开放到现在,已有15年的发展历史。在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探索,发现了一些有待优化的方面,如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社会效益的提升、观众接待数的保持等。开馆时的参观热,因为疫情的影响,参观者数量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怎样让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让更多观众来参观,是今后需要集中力量去解决的问题。工商文化的宣传、爱国主义基地的建设,包括街道与学校的联合活动,保持对工商文化的深度挖掘,也是需要持续关注的工作重点。
讲好工商故事。工商故事包括企业家的故事,同时与企业家精神密切相关。讲好企业家们创业守业的故事,可以促进工商业文化深度传播,挖掘出更具趣味性的工商文化,使观众能够获得更好的体验。在弘扬工商文化精神方面,不仅要突出物质文明的创造,还要把这种精神延续到经济、文化、社会的各个层面,让它更好地参与到城市文化的人文精神方面。讲好工商故事。工商故事包括企业家的故事,同时与企业家精神密切相关。讲好企业家们创业守业的故事,可以促进工商业文化深度传播,挖掘出更具趣味性的工商文化,使观众能够获得更好的体验。在弘扬工商文化精神方面,不仅要突出物质文明的创造,还要把这种精神延续到经济、文化、社会的各个层面,让它更好地参与到城市文化的人文精神方面。
工商文物的征集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工商文物中有较大的一部分是关于人的故事,也就是企业家的故事。此外,在收集机器设备方面,一些陈旧的机器需要进行修复,是工作的一个难点。社会力量可以促进工商文物的征集,工商文物可以彰显文化内涵,优化核心价值,提升展陈水平。在保护不可移动文物方面,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作为全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场景,活化场景,更好地传承与传递精神力量。
无锡工商业群体的经历为今天博物馆的建设留下了丰富的工商文化资料、建筑旧址与工商文物,为博物馆的建设提供了很多的可能性。目前,无锡工商文化相关的博物馆有近十家,其中包括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中国实业博物馆、荣毅仁纪念馆、无锡民族工商业档案馆、锡商馆等。这些博物馆初步实现了群体化的发展,系统地呈现了无锡工商文化的面貌。将来,无锡工商文化与锡商精神需要更多地依托近代以来的工业遗址建设,布置出个性鲜明、独特的博物馆形态。在工商业博物馆未来发展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其中,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工商文化的宣传是工作的重点。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工商业博物馆人都应该思考怎样讲好工商故事、如何弘扬工商精神。在具体的任务中,需要持续以各种方式和渠道推进工商文物征集工作,深化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工作。锡商精神需要传承,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作为无锡市的文化地标之一,是人民群众重要的文化体验场所,更是锡商中企业家精神重要的传播、传承基地。
文章来源:“企业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 恒顺众生 百年传承
下一篇: 传承、蜕变、崛起——论企业家精神的力量